北宋大文豪苏东坡,一生与常州结下不解之缘。他曾多次到过常州,请求朝廷让他留在常州居住,并终老于此。
苏东坡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他还有一个隐藏属性,那就是资深美食家,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超级大吃货。苏东坡爱吃、懂吃,还擅长将美食做出新花样。常州有几道美食,都与苏东坡有关哦。
PS:遥想一下,如果当年有微信的话,苏东坡的朋友圈应该是这样的吧。
言归正传,小编今天就来扒一扒:苏东坡到底在常州留下了哪些美食?
超级大吃货苏东坡在常州留下的美食
网油卷
有一天苏东坡在吃米团(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蒸饭团)时,忽发奇想说道:“如果食物中里面有枣泥或豆沙,外面在包上一层像‘雪衣’一样的东西,不要采用蒸或者煮,而是进行油炸,这食物的味道不更好吗?”于是苏东坡试着亲自下厨,几经周折,终因未完全掌握 “雪衣” 制作之技,只能以蛋清包裹,但其效果并不理想。
然而正是东坡先生的这一“奇思妙想”,千年来引起不少美食家的好奇和揣摩。后来经常州名厨反复研制,才慢慢演变成今日常州名点——网油卷。网油卷外壳脆而薄,脂香扑鼻、绵软适口、甜而不腻。在老常州人看来,这“网油卷”小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美食,它是一段记忆和文化,更是一种“情结”,即“苏东坡情结”。
糯米稻草鸭
糯米稻草鸭是常州名菜之一,由中国烹饪大师徐军根据大文豪、大美食家苏东坡的遗世典故,发掘整理而成。苏东坡非常热爱美食,对鸭子的烹饪也有其独到之处,并写过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”的千古名句。
有次,苏东坡在太湖边游玩会友时,友人为了招待大文豪,将自家养在太湖里吃湖蛳螺长大的鸭子杀之款待苏轼,二人在吟歌赋诗时,鸭子烧得有了点糊味,苏轼就命随从随手从田里取点稻草,垫于鸭子底下烧制,不想反而香味大增,胃口大开。于是二人将这只鸭子一边就酒,一边大快朵颐,不觉把这只鸭子吃了个精光。这就是稻草鸭典故的最早由来。
香糟扣肉
香糟扣肉,是民间一道普通的家常菜,但要烧好它却不易。有人说,糟扣肉来自于红煨肉,又有人说,红煨肉来自于酒香肉,最终归结到东坡肉。
由“东坡肉”转为“糟扣肉”,其中有一段故事:传说东坡平时常吃“红煨肉”,有一次在常州,朋友盛宴招待东坡先生,厨师在烧肉时不小心,将从老家带来的米酒的糟,掉在了正进烧制的红煨肉中。吃饭时,东坡突然说:“唉!今天的肉味道不对么?怎么比平时的要好吃嘛!是啥子来的?(四川方言:怎么回事?)”。后来,在肉里加酒糟做成“香糟扣肉”,成为江南地区的一大特色菜肴。
梅菜扣肉
北宋年间,苏东坡居惠州时,专门选派两位名厨远道至杭州西湖学厨艺,两位厨师学成返惠后,苏东坡又叫他们仿杭州西湖的“东坡扣肉”,用梅菜制成“梅菜扣肉”,果然美味可口,爽口而不腻人,深受广大惠州市民的欢迎,一时,成为惠州宴席上的美味菜肴。
苏东坡与常州有缘,他曾上书朝廷,要居住常州,后被批准。他便将“梅菜扣肉”带到了常州。许多年过去,如今“东坡肉”、“梅菜扣肉”、“东坡肘子”、“东坡宴”等菜肴依然独具风味,鲜美溢香。
毗陵东坡肘子
大文豪苏东坡既是大诗人也是美食家,和常州有着不解之缘,在常州创造了很多美食,东坡肘子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道名肴。咸甜适中,香味浓郁,肥而不腻,酥烂脱骨,枣香满口,营养丰富。
关于苏东坡与常州美食,还有一个“拼死吃河豚”的典故。
常州一带产河豚,常州人更会吃河豚。苏东坡住在常州的时候,吃河豚吃上了瘾。因为他是大名人,家家都争着请他吃,希望能得到他的夸奖。他要是对谁家烧的河豚称赞几句,那户人家自然也就有了名儿。
有一个姓孔的秀才,家里的河豚烧得相当好。可是秀才地位低微,没有人买他的账。于是,孔秀才请了苏东坡来吃河豚。如果苏东坡能称赞几句,自己不就压倒了那些大户吗?
这一天,孔秀才办了满满一桌河豚酒席,苏东坡一见这么多鲜美的河豚,连话也顾不得说,拿起筷子就吃。孔秀才坐在一旁作陪斟酒,家人都躲在屏风后面观看。他们见苏东坡吃得这样馋,不由得一个个眉开眼笑,认定苏东坡今天无论如何也会称赞几句。可是,一直等到一桌河豚肉快吃光了,也没听苏东坡吭个气儿。孔秀才再也沉不住气,眼巴巴地看着苏东坡,说:
“苏学士——”
苏东坡抬起头,没头没脑地问孔秀才:
“听说河豚能毒死人吧?”
“是……这……”孔秀才不知该怎么回答。
苏东坡“啪”地一声,将筷子放在桌子上,大声说:
“今天死了也值得呵!”
从此,孔秀才家的河豚便在常州城里出了名。
◆◆◆
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、历经坎坷,但始终豁达自如,究其原因,除了自身是个乐天派之外,热爱美食也是一大原因。因为热爱美食,所以热爱生活,这是一种境界。
如今的常州,延续了苏东坡的吃货精神,成为沪宁线上有名的美食之都。生活在这座美好的城市,无时无刻不感到幸福、骄傲
评论列表